Monday, March 05, 2007

Early 2007 with C and strangers, at HK Worldwide Carnival

Late 2006 with Jason, my mere postgraduate spiritual supporter, at Seoul

Mid 2006 with Kyle, my best hun forever

Mid 2006 with Elliott, my ex-student


Early 2006 with my laptop at ABQ, New Mexico


Mid 2005 with little doggie at Bangkok


Mid 2004 with a bunch of students (out of frame)
at England

Early 2004 with Antony, at SJC

歲月跟年華,青春被燒下。不得不承認,跟最初的我,已老了十歲。有相為証。
道道道,非常道。殘殘殘,超級殘。

英女皇
可能是入場時太累的關係,總覺得此片沒有如外間褒得那麽厲害。厲害的反而是 Helen Mirren,看過HBO 的 Elizabeth I的人就會知道這個老牌英國演員如何把兩個女皇的放蕩,不安全感和保守一面現觀衆眼前。
外界一直指戴安娜皇妃是受害者,我想這片便是要將這觀點反過來,全片沒什麽高也沒什麽低,就有如英女皇的作風,喜怒不形於色。我們不知道她想什麽,全片也沒有提及過她的名字。她是The Queen,有的是職銜,地位的稱呼,根本沒有個性可言。戴安娜皇妃則剛好相反,有的是熱情,態度和青春,作一些社交gesture來塑造自己的形象,亦因而深得民心。英女皇和皇妃,誰是忠誰是奸,誰是劊子手誰是羔羊,劇本沒有下註腳。又可能這些二元對立由始至終就是傳媒煽動外界虛構出來。
縱是如此,全面最精采的一個鏡頭說明了一切。 在皇妃葬禮中,全場掌聲雷動,女皇深鎖眉頭,一個剪接位,便把戴妃生前一個轉頭回眸的一剎那插入,慢鏡,眼神似是在說:我贏了。這是一場心理戰,有點金枝慾孽的感覺。
在權者根本不怕權力被奪去,怕的只是得不到民心。這個後殖民香港已說明了一切。
金獎像名單出了,<門徒>趕不及上機,換言之,贏家又會是杜琪峯。

最佳電影: 黑社會以和為貴

最佳導演: (未決定到)

最佳男主角: (五齣都無睇,算啦,豪俾郭富城)

最佳女主角: 梁洛施(伊莎貝拉)

最佳男配角: 任達華(黑社會以和為貴)

最佳女配角: 田蕊妮(師奶唔易做)